昨日,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大会结束之后,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被记者们发现了。
对于房价问题,他表示,“现在的房价已经很高了,就算是稳定这个房价,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他说,“不是天时,也是人气,如果在全国人民一片讨伐声中房价不下调,那就太不正常了。”
一位记者接着追问:“蔡继明委员,很多80后、90后,掏空父母的钱去买房,您怎么看?”蔡继明说,这其实是与房价高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即使我们有效地遏制了房价,下调百分之三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买不起。
蔡继明建议80后、90后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有些东西个人可以去诉求,但更应该去适应。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应该去呼吁政府,但都不应该指望政府一定会做什么。”
他补充说,大家一定要重新理解一下什么是“住有所居”,即“住有所居”不一定就是要有一套产权房。 “你可以去租房。不一定有新房,也可以有旧房。不一定有大房,也可以有小房。”
他建议80后、90后看看大片《当幸福敲门时》。“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开始连汽车旅馆也住不进去,然后住到了地铁的卫生间里,最后两三套房子都有了。如果你刚刚毕业的收入,还不能支付那么高的房费,那么就要考虑到二线三线城市去发展,等到你赚到了钱,房地产的政策更加健康的时候,再回到大一些的城市”。 (记者 曾伟)
相关链接
两会地产大腕委员表现低调 闭口不谈房价
国土部:20%拿地保证金可能再提高
评论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
高房价似乎成了今年两会上地产大腕的命门。昨日,作为企业界惟一入选的发言稿,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提案曝光。与去年“三控房价”截然不同的是,许今年的提案是关于慈善事业,房价一字未提。截至昨日,两会开幕以来地产界代表委员多数避谈房价。
与去年相比,今年地产界的委员和代表表现极为低调。去年两会期间高调主动相约媒体采访的星河湾老板黄文仔及富力地产老板张力,本次两会期间均拒绝媒体采访。同样转为低调的还有2009年内地新晋首富、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他在去年两会上提出“三控房价”提案,包括政府让利,控制地价;国家减免一些税费;企业让利一部分,引起很大争议。
“老板今年不想高调,”3月5日,恒大地产内部人士表示,他们事先也不知道老板的提案内容。
“去年两会期间楼市低迷,很多同行都在呼吁救市,”京城一位大型房企开发商回忆,而现在,大家都在担心两会后的政策走向和今年的房价走势,是否会出现大波动,企业今年利润是否会受到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说,2009年中国房地产商赚取的利润高达1万多亿元。陈举例说,万科集团去年在重庆利润率达25%以上,这一数字还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国际上房地产业的利润率一般在5%上下。
“现在谈房价太敏感,而且今年局势看不清,”业内认为,当前楼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处于观望状态,开发商团体也在观望。
开发商拿地预交的保证金还可能继续提高。3月11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就“国19条”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开发商拿地保证金会根据调控效果进行调整,即有提高的可能。
专项检查重整治囤地炒地
“2009年,在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廖永林说。
首先,一些地方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救市政策,在保障性住房用地增加的同时,放松了“90/70”等政策要求;其次,一些地方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内容不规范,合同履行不规范,市场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大;第三,一些企业拿地后违规囤地、炒地,已供土地不能及时形成有效住房供给;第四,土地供应、开发、利用信息公开不够,社会公众和舆论不能有效监督。
“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出台了‘国19条’的通知,加强房地产用地的监管。”廖永林表示,为使19条新政落到实处,3月起在全国组织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检查重点将是房地产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违反法律法规闲置土地、囤地炒地等。
拿地保证金可能提高
廖永林向记者透露,土地调控整治是一个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过程,如果调控效果不明显,开发商拿地保证金的还可能再提高。
“开发商再拿地就要想清楚了,如果不签合同保证金就全部没收。”廖永林表示,此前有关地出让的竞买保证金并不统一,一些地方不得低于出让最低价的10%,而有些地方非常松,甚至只有最低价的3%。
“土地出让的竞买保证金统一明确提升至20%,就是为了增加开发商资金支出,以此给过热的土地交易市场‘降温’。”他说。
楼市走向一直是争论焦点,高房价中存在腐败泡沫却是共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到,2009年查办发生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达6451件。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的攀升速度令人触目惊心。群众不禁要问,如若不是腐败作祟,不愿作为,房价成本为何总是雾里看花?捂盘惜售为何屡禁不止?囤地行为缘何视而不见?没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何以公然销售?这不免让人相信:房价中的某些“成本”是某些人不敢摆在桌面上的。
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一些官员利用批地、规划、免税等权力,与房地产开发商搞“权房交易”,收受房产,或者以低价购房。从南京“天价烟”局长到上海多达14处房产的“炒房区长”,从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等人到重庆揪出的地产腐败“窝案”,房地产领域的腐败涉及官员之多,受贿金额之大令人震惊。
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中,就有关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清理闲置土地的要求。然而这些政策措施总是落不到实处,达不到应有的效力;会不会是拿了人家好处的官员故意不落实?房地产领域的腐败行为,削弱了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执行力,损害了其公信力,难怪一些网民感叹“调控”变成“空调”。
腐败的存在,也有房地产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业内人士称,只要“运作”得好,土地招拍挂制度下依然可以如愿拿地。有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办理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竟然要盖166个公章。倘若每一步都“运作”得好,百姓要为此支付多少腐败成本?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一方面要高举法律利剑,坚决惩治损害民生的腐败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搭建防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特别是要在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等带有行政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竞争激烈、回报率高的领域增强制度约束力。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房地产领域腐败行为频现,与监督机制单一不无关系。有些内部的规章制度看似无懈可击,但由于是封闭运行,缺少外部监督,一些腐败行为被披上合法的外衣隐匿起来,其危害更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编织一张全民防腐之网,让腐败无处遁形。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清除特殊利益集团对降低高房价的阻挠,让百姓不再为高房价中的腐败买单,是倒逼房价回归理性的一剂良方,关键要痛下决心,真抓真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