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拥有一套住房等于有了一个能遮风蔽雨的家。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和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实现自己的安居梦。
岁末,新华社记者分赴东、中、西部不同地区,来到普通百姓身边,记录政府的所做所为,聆听百姓的所喜所盼。
2009:改变居住条件 生活更有尊严
在贵阳蛮坡廉租房小区,46岁的张永秀一家三口住的是一套37平米两室一厅的房子。屋内铺设了洁白的地瓷砖,厨房和洗手间也干净简洁,整个房屋和城市一般住户并无二致,甚至更加干净鲜亮。
张永秀一家曾经挤在一间19平米的房子里。如今,看着新房,她打心眼里高兴:“我现在住的是天堂,你看,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贵阳市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有10520户。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低收入者不仅需要居住权,也需要居住的尊严,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重庆市华福家园廉租房项目,记者看到,仅仅46平方米的有限空间,被巧妙地设计成两室一厅,而且户型分布十分合理,完全能满足三口之家的居住需求。
一些城市的黄金地段,一向被认为是高收入阶层购房置业的乐园,如今一些保障性住房也被安排在城市中心区。
《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明确要求,廉租住房项目要合理布局,尽可能布置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同步做好小区内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给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南昌西湖区廉租房的选址进行了变更,从水厂路以北、桃花路以西的地块调整到青源路以北、西桃花河以西的朝阳新区地块。
南昌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刘民说:“新址是西湖区最好的地块。考虑到原来的地块周边环境较差,用地不规整,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为真正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环境,西湖区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勘察,最后决定调整项目选址。”
南昌西湖区低保户龚赣根指着正在建设中的楼房说:“我正在申请这里的新房子。从政府公布的规划可以看出这个位置很有发展潜力。”
有了住房保障,低收入群体也增强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记者走进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的摆贡寨,看到经过危房改造的村寨,用青石板铺成的道路宽敞平整,蜿蜒而上;路边铺设的污水管道直接通向山下污水池进行统一净化处理。
村民黄继祥在外打工已经十几年,现在打算回来发展。他说:“政府出钱把村子整治得这么好,我们就响应政府号召办‘农家乐’,我家楼上的房子就是打算将来让客人住。有了政府的帮助,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相信生活会更好。”
2009:政府投入最多 建设规模最大
上海虹口区玉田路311弄的“外来媳妇”周永芬,一家三口曾和婆婆、嫂嫂、侄子共6人居住在一套面积33平方米的老公房里。丈夫每月在工程装修队赚的1000多元钱,一度是家里全部的经济来源。
后来,她家拿到了低保和每月620元的廉租房补贴。家里人商量后,嫂子一家拿房贴在附近租房。周永芬说:“这样一来,嫂子和我们的‘蜗居’状况就都缓解了。”
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10月底,上海市廉租房受益家庭累计已达6万户,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8倍。
“今年是保障性住房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近期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说。
2009年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财政收入一度下滑,中央投入493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较上年增长了171%,地方政府也加大了投资力度。
刘民说:“今年我市廉租房建设获得中央、省政府等上级补助配套资金共1.19亿元,市、县配套资金1.17亿元。到11月底,大部分县、区廉租住房项目都比规定的时间节点提前1个月封顶。”
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新开工和通过购买、改建等方式筹集的廉租住房已经达到185万套,292万户居民享受到租赁补贴;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24万套。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已开工45.2万套。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推进,不仅使城镇低收入群体受益,也让许多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居民感受到温暖。
2009年政府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资金。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农村危旧房改造已开工72.3万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满足更多住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降低住房保障门槛,扩大保障范围。
常州市将今年的廉租房保障标准从人均月收入低于550元上调为700元;杭州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将从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4倍以下家庭扩大到低保标准2倍以下家庭。
不少地区还在住房保障制度上进行积极探索。甘肃、贵州等地制订了廉租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让许多低收入家庭能够拥有一套享有产权的房子。
2009:完善保障制度 未来充满期待
2009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大力推进,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摇号出现“六连号”、违规出租、弃购等管理机制体制的问题,百姓对加强住房保障管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充满了新期待。
记者一路走来,听到了群众真切的心声:
――“政府搞保障性安居工程我们支持,但我们担心腐败行为,让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到这些政策,真正需要解决住房的人还是望房兴叹。”
――“今年媒体上披露了楼脆脆、楼歪歪、楼倒倒,卖那么高价钱的商品房都保证不了质量,保障性住房的质量能保证吗?”
――“可不可以在这里建一个公交站,让出门更方便。”
――“我们这里住有残疾人,没法走楼梯,设计房子的时候要多为他们想一想。”
――“就我这种工资情况来看,属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因为保障性住房我们买不了,但我们又不算富人,我们的住房难谁来解决?”
……
百姓的呼声,正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一些城市不断完善审核手段。
上海市建立了家庭收入核对中
心,探索金融、证券、工商、税务、保险、住房公积金、产权管理等信息资源共享。
针对“六连号”事件,武汉修订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将公示地点扩大到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实际居住地和现工作单位,并增加复核程序。
为了保证住宅工程质量,北京市成立了市区两级保障房工程监督组,建立起了质量监控体系,根据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抽测。
一些城市还从立法层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今年6月1日《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目前厦门已经基本形成层面较全、覆盖较广的住房保障体系。
此外,针对房价高,中低收入家庭支配能力不足和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北京、青岛等城市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住有所居,既是百姓心声,也是政府承诺。人们期盼百姓心声与政府意志在新的一年能够得到更好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