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北京市政府日前发布修订后的《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首次规定今后商品房销售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这是继重庆之后,全国第二个按此方式计价的城市。
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房价,主要是为了避免由于公摊面积而发生的一些争议,同时也能防止开发商利用模糊的公摊面积来赚取更多的利润。看似购房者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真实而透明的实惠,但是,从实际的交易情况来看,利用“套内面积计算房价”不仅不会给购房者带来实惠,反而还会将打乱现在的市场秩序,与原本的目的南辕北辙。
首先,有可能变相涨价,房屋单价或涨五成。
一旦按套内面积计算房价,开发商自然会将公摊部分的房价转嫁给购房者。尤其是高层住宅,公摊面积本身就较大,通常在25%左右。如果按此种方式计算,再加上一部分景观、停车场之类的建筑面积,尽管房屋的总价不一定会有较大的变化,但房屋单价或将会上涨30%--50%。
其次,开发商建筑思路调整,房屋品质下降。
当房价依靠套内面积来计算之后,一个楼盘的公摊就成为了“后妈的孩子”,开发商势必会缩减这部分面积的使用,尽量建造公摊面积小的房屋。要知道,一个楼盘的品质与公摊面积有直接的关系,楼间距、楼道宽度、迎宾大堂等等都将做的能省则省,整体格局会变得紧促,如此一来,舒适性如何体现?楼盘的品质何来?
再次,新旧政策交替,二手房交易恐有麻烦。
作为房屋最有效的凭证“房产本”,以往都是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的,购房者拥有的产权面积包含套内和建筑面积。然而,一旦实行套内面积来计算,其势必会与以往的政策有冲突,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尽管此举目的是为了减少公摊面积的争议与浪费,强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但也无法避免单价上涨、房屋品质下降的可能。购房者想要依靠此举来落得实惠,恐怕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