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房,对购买力有限,预期收入比较在保障的买房人来说,能够削减部分现付开支。成品房对政府而言有利于拉动装修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广环保建材与环保标准,因此住建部不遗余力地推荐贯彻“成品房”交房标准。
再加上过去的一段长期的紧缩,导致许多项目成为准现房,为了消化,也更多采取了成品房形式。
那么,从目前各地买房签订的合约以及发生纠纷的种类来看,与成品两字相关的较多,而其中除开发商保养、装修过程、局部偷工减料等因素外,买房人在观念上行为上也存在几个错误认识。
1、把样板间标准等同于未来成品房标准。
理性地看,样板间就是开发商的推广道具,因此其对外宣传的所有标本性承诺或示范,都应视为邀约的一部分,可以写进合同,但是如果每个买房人都以此为前提,认为可以将样板间标准等同于未来成品房的交付标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合法的不一定合理,要不就不存在霸王合同了。
因此,样板间的作用,只能是体验一下户型的未来空间使用思路,再就是当做反而教材,认真检修一下户型是否存在弱点与缺陷,有没有明显的漏洞被装修所掩盖。
2、把开发商品牌等同于装修施工质量品牌。
开发商品牌并不决定装修具同样的品牌效力,著名企业万科不是也出现了质量门事件吗,这充分暴露了开发商的品牌,主要与规划设计、服务管理、产品打造与全面营销相关,相反装修,不同项目在其资金需求、推出时段、营销的主要客户对象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为了追求进度,可能动用了多家装修公司,有些为了节约成本,可能在慢工出粗活当中推进。装修,国家也没有推出纯粹的交付类标准,所以只能靠买房人肉眼所见去发现问题,在合约中合理约定维权事项。
3、把室内装饰效果与开发商对应报价放在未来房子室内进行想象。
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样板间越来越气魄了!
当你步入样板间,里面是有装饰效果的,这些可以让你体验未来,却无法看清现在。看样板间,是有灯光设计、家具装饰、道具点缀、动线安排的,自然会在好感的基础上产生想象效应。
所以看样板间一定不能忘乎所以,要学会抽丝剥茧。抽象掉灯光、家饰、道具、点缀性用品,还原真实的空间感觉,发现装修过程对户型缺陷的掩盖。
考察样板效果重点在考察户型弱点,尤其是采光面、缺陷空间部分以及潜在质量问题点。
4、通过开发商说法与肉眼感官来确认使用效率。
开发商除通用法则的样板间外,还可能为一些难销售的次优户型提供多样性装修效果,提高促销频率。开发商还会为这不同式样的样板间提供许多不同版本的说法,而买房人进入样板间后所获得的好感剔除了对不好方面的多余担心。
这里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使用率,任何时候,你在样板间一定要联系到未来你所买房子的面积,在面积条件下来评价和接受开发商的说法,比如房间摆设,你不能跟着开发商的家具走,得自个儿按流行观念来对比着瞧,比如能否放下一米八的大床,床头至对面电视墙的空位距离是否保持八十公分及以上,再比如安排立柜的空间,是否留有足够的厚度。
总之,不要按照说法与肉眼感官来评价户型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