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情况
张先生今年37岁,是某公司营销部门的经理,月收入约15000元/月,年底奖金视业绩而定,预估正常情况下为50000元。张太太今年35岁,为某公司的会计,收入稳定在5000元/月。两人育有一子1岁,目前与张先生的父母同住,暂时不需考虑买房问题,但确有逢低买入的想法。张太太平时消费习惯不太理想,花钱无规划,因此家庭储蓄率不高。近期以来,过往平均每月储蓄额仅为5000元(已扣除保费支出)。
二、资产负债情况
张先生家尚无任何负债,持有的金融资产为:三年定期存款50000元,活期50000元,基金现值60000元(成本100000元)。
投资方面,张先生坦言不喜欢保险,只给儿子购买了一份分红型保障寿险,每年保费支出为4600元。但张先生夫妇二人均未配置保险类资产。张先生表示“自己资产配置较为单一”,只在去年三月份,股市约在4500点时购买了100000元股票型基金,他很关心现在该抛售还是该继续持有。
张先生已认识到家庭风险保障不足,且想为儿子教育和购房做出理财规划。于是便请求理财师为之提供一些理财建议和规划。
三、家庭理财规划
总体而言,张先生的家庭负担较轻,但家庭保障不足。且消费规划有待加强,理财品种过于单一,资产配置不到位,缺乏中长期理财规划与目标。
1.家庭保险规划必须充分覆盖风险
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支柱,张先生家庭却没有给夫妻二人购买保险,只给目前没有经济能力的1岁儿子购买了保障保险。尽管给低龄儿童购买寿险的费率低,且相比起在自己身上花钱,父母会更倾向于给子女配备全面保障。但是这种保险配置方式其实是不合理的。
分红型保障寿险通常采用的是分期缴存模式,缴款人是没有受到保险保障的父母。因此,一旦父母发生意外,家庭经济来源遭到损害甚至断绝,则子女的保险也难以保全。很可能因为没有全额缴足而失效,只能退回本金;或即使已经全额缴齐,但必须等到子女达到一定年龄时(通常是六十岁)才可逐渐受益,对于发生风险后,整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子女的生活并没有起到保障作用。总的来说,家庭风险没有得到充分覆盖。
想要做到家庭的风险被充分覆盖,即使当前经济来源受到损害或断绝时,也可由保险发挥替代性作用,支持家庭经济。计算家庭保险额度的通行方法有生命价值法,家庭需求法和养老储备法,建议张先生结合自身需求,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确定家庭所需要的保险额度,以达到充分覆盖风险的目的。
2.合理规划支出
尽管目前还没有造成“入不敷出”的情况,且看起来还是有所节余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将来有可能会增加的房屋贷款,及子女教育所带来的支出压力,张先生家庭每月5000元的储蓄额还是远远不够的。
每个月能花多少钱,其实可以从已有的财富目标基础上反推。比方说,如果张先生预计以后要供孩子读完大学,且今年内可能买房,则每月可以消费的额度=24000元(家庭平均月收入)+理财收入-还贷额-教育储蓄-理财支出(含保险支出)。
3.特殊财务目标最好单独做规划
张先生未来的特殊财务目标可能包括:购房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为特殊的财务目标做单独理财规划,将更能确保特定的资产用在特定的目标上。
例如子女教育方面,如果张先生希望让儿子在18岁时攻读大学,按照当前的教育费用增长速度测算,17年后张先生可能要为儿子四年的大学教育准备20万元。假设张先生以基金定投的形式为儿子准备教育金,投资的年回报率为5%,现在张先生能够用作教育规划的基础投入为20000元,那么我们可以据此测算出,张先生每月需要投入的金额为800元。
而房产规划更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形势及家庭需求进行详细的规划,但这里有一个量入为出的考虑,即张先生家庭的房贷月还款额以不超过家庭收入的1/3为宜,目前来看应为8000元以下。按当前利率水平,还款20年测算,房屋总价不应超过150万元。张先生首先应按此正确管理自己的期望。
4.资产配置应作中长期规划
根据历史经验分析,选择适当的,适应自身需求的资产种类配置能够有效地降低资产组合波动风险,以帮助财富较稳定地保值增值。
如张先生家庭的情况,尽管现在看来购入基金的点位相对较高,目前仍浮亏约40%,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达37.5%。但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适当持有股票类资产是合理,以及必要的。对张先生家庭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如果张先生是较激进的投资者,则可以继续持有该部分基金,承担较高的风险以换取可能的较高回报。如果张先生认为当前的波动幅度已经超过了他以及他家庭的可承受程度,则他应考虑分批分步地降低股票类资产比例。
通常情况下,张先生还应增加配置相对收益较低但风险也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资产配置的基石,例如债券或债券型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