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在华中的武汉市咆哮着,大学讲师李樵蜷缩在他的两居室住房中,而这本应是一个适合读书、温馨舒适的夜晚。室内摆放着中国典型的几大件:
彩电、
冰箱、
洗衣机和
空调。唯一缺乏的是:暖气。
尽管武汉的冬季气温可下降到零度左右,有时还会下雪,但这个城市中几乎没有一个家庭通暖气。李樵穿着羽绒服,身上蒙着被子,还在面前开了一个电暖气,他抱怨说,如此寒气刺骨的天气,武汉为什么不供暖呢?
供暖是中国仍实行以前计划经济体制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域之一,政府部门仍为中国的许多家庭、学校和办公楼提供冬季取暖。根据这个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政策,政府向中国的北方供暖,而为了节约资金,不向中国的南方供暖。因此,北方人常常在热气腾腾的房间中昏昏欲睡,而南方人却在冬季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由于没有暖气,即使是上海这样的现代化都市中的居民在冬季的大部分时间里也要想方设法地取暖。许多上海的商店都在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保暖内衣,而不是时尚的服装。获准用燃气锅炉向新建房屋供暖的开发商都将这作为一个主要的卖点。(当然,很多新楼盘只是在使用大型的取暖炉供暖。)
与此同时,在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从3月15日开始将停止供暖,因此一直感到温度过高的居民已经做好了在春季受冻的准备。在更靠北的城市,可能还会再供暖两个月。供暖是从每年的11月15日开始,温度设定在摄氏16度和20度之间。因此,即使有时居民在10月份就感到非常寒冷,但在3月份时却可能常常要打开窗户,给室内降温。不过这个月比往常要冷,周末的时候北京还下了一场小雪。供暖主要是由政府所有的中央供暖站或锅炉提供,供暖公司也由政府所有。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这种现状提出了质疑。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供暖表示不满的来信。写信者和其他知识份子一直在抨击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供暖政策。(无论在中国北方还是南方,都有不少涉外宾馆和住宅楼以及一些政府机关和写字楼不受该政策的约束,拥有自己的供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