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步步紧逼,高层不依不饶,房价却依然坚挺,没有丝毫松动迹象。
原本以为,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频繁出击、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和商品房成交量的不断下跌,开发商快要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了,楼市的拐点也快要到了。现在看来,问题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人民币房地产贷款新增509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1%,其中,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167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7.0%。虽然增速与上年末和上月末相比都有所回落,保障房贷款的增速也比较明显,高于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5个多百分点。但是,仍然高于同期企业及其他部门经营性贷款16%的增幅。这也意味着,银行对房地产仍然非常衷情,对开发商仍然关怀倍加。这也难怪开发商敢于与政策叫板、与调控对抗了,也难怪楼市会出现“量跌价坚”的现象了。
众所周知,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就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严格控制对政府融资平台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把贷款的重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发展上。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也明确表示,一定按照中央的要求调整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现在看来,所有的承诺和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对房地产和开发商的贷款并没有真正收紧,仍在明里暗里地支持开发商,帮助开发商与楼市调控政策对抗、与消费者抗衡。
而事实上,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合围下,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为被保障房建设、房价调控目标和约谈等所约束,绝大多数开发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银行再搭把手、出把力,控制一下贷款的投向,开发商就会选择“以价换量”、“以市场换生存”,放弃对抗、放弃抗衡。那么,楼市的拐点也就会到来。
那么,银行为什么要逆政策而行,与调控相搏呢?可以想象到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前些年给开发商投放了太多的贷款,银行不仅与开发商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而且被开发商所绑架;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复苏不够理想,且抵押物不够充分、风险较大,相反,开发商能够提供有效的土地抵押,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便选择了继续给开发商贷款。
问题在于,银行的暂时利益可能保住了,但是,楼市调控的难度却增加了,孰轻孰重,银行应当非常清楚,为什么还要选择为开发商提供贷款、与楼市调控政策“捉迷藏”呢?
所以,面对银行不顾大局的行为,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楼市调控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既关系老百姓的利益,更关系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