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终于提出要以城市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房屋登记数据为基础,建立部、省、市三级住房信息系统网络和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个人住房的基础信息及动态变化。当然这也不是住建部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
其实,房地产业不是数据太少,而是数据太多。光官方层面就有好几种数据,这些数据之间往往没有什么可比性,有时甚至相去甚远。不少数据还是开发商自愿申报的,其准确性如何自不待言。至于民间的数据更是多如牛毛,打架已是家常便饭。尽管数据并不准确,但并不妨碍大家各取所需,混淆视听。业内人士对这些数据大都心知肚明,但圈外人士无从选择,只能听之任之。相互矛盾的数据已经成为房市口水战必不可少的子弹。
这些数据之所以出笼,除了各自利益之所在,也与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有关。在什么都与数字化有关的今天,没有一个权威的房地产数据,不仅使得争论各方缺少了讨论问题的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政策制定,这也是多年来房地产市场总在调控与刺激之间摇来摆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换言之,很多政策实际都缺少科学依据,大都凭感觉行事。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二套房的政策,尽管标准好定,但如何认定难倒了各地银行。因为银行只掌握房贷对象的住房信息,而且大都仅限于本行,别说行与行之间并不联网,同一银行内部不同地区恐怕也不互联互通,更别提掌握所有的二套房信息了。房屋登记信息,恐怕只有房管部门掌握,但房管部门比起银行来还要落后很多,除了这几年网签的客户,早年间的登记信息恐怕还在纸上,并没变成电子文件,同样,不同地区即使是同一个城市的不同房管部门之间信息也不互通。这些信息如何向社会公开使用,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自然也没有如何向银行提供这些信息的法律依据。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据说,此前,商业银行核实二套房贷,是由借款人自己申请或委托银行,请当地房产部门出具书面资料,证明借款人的实际住房信息。这样核实二套房简直与儿戏无异。银行正想办法摆脱二套房限制将款贷出去,买房人为证明自己不是二套房主已不惜假离婚,房管部门要查清此人有几套房,不把登记信息翻个底儿朝天是做不到的,此时,你让他自己去找人弄一个不利于己的证明,还有多大的可能性?合伙作假倒有很大的可能。正因为政策没有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所以很多政策要么无疾而终,要么刚有政策,就有了对策,或者,真正落实不等个十年八年基本没戏。
就像物业税,法律已经实施,但如果没有完备详细的房屋等主要不动产信息,物业税岂不成了空中楼阁?最近关于房产税的争论是又一个很好的例证,很多时候,政策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也常常凌驾于事实之上,政府部门带头在不修改法律的情况下玩擦边球,诚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同样在并不掌握房屋登记信息等事实基础的时候,就想强行上马房产税,显然会陷政策于很不严肃的尴尬境地;也进一步显示,房产税不是为了行业长远发展和公平正义,而只是为了抑制房价这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的机会主义特性来。
这次,住建部说要到2010年底,在全国各省(区、市)基本建立起房屋登记信息系统,抓住了要害,但愿住建部能够说到做到,排除各种障碍,把信息搞准确了,同时把所有的信息都收集上来,下一步再把如何公开利用这些信息制订出详细的规定来,更进一步,如果能把房地产领域的所有信息,如销售信息、土地储备信息、开发商信息、房价信息等等都能建立起完整可信的信息系统,将来的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调控也许就会有的放矢多了,房地产市场的论争也就不会鸡一嘴鸭一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