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商业银行在去年底的揽储狂潮后,新年伊始又开始了放贷大战。不少机构预测,今年1月新增贷款或超万亿。不过相比往年,各商业银行今年的放贷冲动却有所收敛。近日有市场消息称,针对银行在每年首季度大规模投放贷款的“特色”,央行要求各地法人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投放计划,防止年初冲规模。分析人士对此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依然以“稳”字当头,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在1月相对大幅增加之后,预计此后各月将趋于均衡。
银行年初放款速度加快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上年末积累了大批待放贷项目,延至次年年初再大规模投放,从而造成每年一季度集中放贷的局面。越早发放贷款,也就能越早获得收益。按照往年惯例来看,在1月的第一个星期,部分银行的信贷额度甚至可以放完。
自去年10月份以来,银行首套房贷普遍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不过记者从部分银行了解到,目前多家银行的首套房贷,开始回归到基准利率。招行房贷部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由于1月份额度比较宽松,放贷速度也比较正常,如果申请人的个人信用状况良好,首套房贷实行基准利率。据他介绍,除去个别不做房贷业务的银行外,目前银行首套房贷基本都已恢复到基准利率。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这也是年初的惯例,目前银行采取动态控制,因此未来的情况难以预料。
与此同时,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更是推出了基准利率打9折的优惠。据了解,在汇丰银行办理房贷,只要户籍、地段、收入、房产总价等符合要求,汇丰银行即可给予基准利率基础上打折的优惠。而花旗银行则表示,只要贷款金额达60万以上、房产50平米以上并竣工于1995年以后、贷款申请人月收入1万以上,该行即可给予基准利率基础上打9折的优惠。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的放款速度确实在加快。广州一知名地产中介人士表示,目前只要资料准备齐全,只需等待1个星期的时间,一般银行就可以放款。“要知道去年的时候,很多银行贷款从申请到放贷,往往要拖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很多买房的客户都等不了,不知道黄了多少单。”
大规模投放贷款略收敛
据机构普遍预测,与前三个年度类似,今年1月新增贷款大增并突破万亿并无悬念。不过近日市场消息称,央行年前要求各地法人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投放计划,防止年初冲规模。来自上海的消息声称,位于华东地区的央行上海总部要求,其辖区内一季度的合意新增贷款不超过去年全年的40%;而因1月份适逢元旦、春节,工作日较少,当月合意新增贷款不得超过一季度的35%。江浙地区的一家银行表示已收到类似的文件。“目前市场有消息称1月新增贷款已过万亿,看来监管层还是想收一收”。
记者为此致电了广州市银行人士,均表示尚未接到相应通知。不过多位银行人士也向记者透露,相比往年,其实各商业银行今年的放贷冲动已经有所收敛。
“按规律来说,每年一季度银行的信贷投放占全年比重确实要略高一些,但今年1月并没有出现信贷投放大增的局面,至少我们部门相比往年要淡很多。”这位国有银行信贷部人士主要负责大企业、大项目贷款,近日有消息称,部分国有银行的开发贷利率上浮20%左右,对某些开发商甚至上浮了40%。该人士介绍,银行现在最忙的是中小企业事务部,其它部门相对来说放贷冲动较往年都相对收敛。
而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表示,“目前总行还没有传递出明确意向,具体情况不知道是松是紧,预计今年1月不会出现信贷投放大增的局面”。
还有公开资料显示,在1月的前3个工作日中,工、农、中、建国有四大行投放的新增贷款已然超过500亿元,相较2011年年初贷款增量明显减速。在2010年、2011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度分别为7.92万亿、7.47万亿,其中两个年度中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1.39万亿、1.04万亿。仅以2011年来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是全年新增贷款量的34.8%,其中1月份新增贷款1.04万亿元,为一季度增量的40%。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小企业指望银行一季度集中放贷解决资金紧张的想法,很大可能要落空。
严控信贷新政频传
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新年伊始就开始控制信贷规模,是否意味着2012年的信贷投放并不会太宽松?
昨日有媒体报道,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部分银行2012年信贷投放规模计划初定。据悉,工行2012年信贷规模初步定为8500亿元,建行为7500亿元左右,中行在6000亿元左右。初步估算,中、农、工、建2012年信贷投放规模约2.85万亿元。四大行年初拟定的信贷目标略高于2011年年初拟定的2.79万亿元。
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今年一系列监管新规实施、资本金压力与风险拨备压力逐步增加的背景下,包括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内,信贷额度可能不会像2009年一样突然往上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控制放贷速度的传闻之外,银监会工作计划中“全面布控表外风险”的话音刚落,严控信贷的新举措也旋即出台。据了解,银监会上周口头叫停了三四季度陡增的票据类信托产品,要求其停止该类产品的发行,以堵住疯长的表外信贷规模。对此分析人士表示,2012年总体信贷比2011年将适当放松,但控制风险将成为监管层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