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武鸣区府城镇交出乡村振兴高分答卷
开栏语
日前,南宁市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五年来取得的瞩目成绩,系统描绘了未来五年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南宁市各县(市、区)纷纷召开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议,传达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各级党组织把深入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着力实施“六个全面提质”,持续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在建设壮美广西中展现新作为。
为此,南宁云、南宁新闻网开设《走进县区看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型采访活动》栏目,组织采编力量分赴南宁市各县区开展蹲点调研和行进式采访,要求编辑记者们倾情投入,用创新的手段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信仰的味道,写出思想的力量,写出时代的旋律,写进人民的内心,用手中的笔和纸,记录和书写南宁市全体党员群众凝心聚力谱写首府南宁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武鸣区着力打造武鸣兰海高速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记者 农建昌 摄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秋艳 农建昌)特色产业如珠串联、百花竞放,乡村美景处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富足美满……近日,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走进县区看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武鸣区府城镇,发现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心用情用力去挖掘乡村潜力,使农业现代化、农民专业化、农村美丽化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相互融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废旧老屋去 良田美景来
小乡村变身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平坦整洁的村庄小径,风格一致的楼房外立面,诉说“乡愁”的手绘墙画,还有乡村韵味景观小品……武鸣区府城镇喜庆村潭孟屯位于府城至武鸣公路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民族聚居村屯。走进潭孟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羊蹄甲树,整个村屯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潭孟屯村口凉亭与羊蹄甲树相映成趣。记者 唐秋艳 摄
再往村子里走,随处可以看到橙红色的环保材料屋顶瓦、白色墙体腰线、精致的微菜园,以及农户利用旧农具、坛坛罐罐、废旧轮胎等材料装饰一新的庭院,与远处高大的羊蹄甲树相映成趣,勾勒出了一幅和谐自然、绿意盎然的乡村美景。
喜庆村潭孟屯的墙画和微菜园形成特色小景。何凯 摄
不仅如此,潭孟屯村民还将壮民族图腾“双头鸟”、壮民族符号“壮锦”等元素,用作建筑屋顶装饰、翘角、外墙、大门装饰等,突出壮乡骆越文化建筑风格,打造具有浓郁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风貌。
记者了解到,此次风貌提升改造,潭孟屯对37栋楼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同时在提升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发挥本地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势,打造集农业生态旅游、农特优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乡村风貌观光为一体的新农村。2021年,潭孟屯被列府城高速沿线重点打造的风貌提升示范屯。
其实,像潭孟屯这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脱颖而出的村屯,还有很多。据了解,今年以来,武鸣区着力打造武鸣兰海高速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共有打造48个设施完善型村屯,对3053栋农房立面、坡屋顶进行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沿线村屯群众纷纷响应,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一起建设美丽家园。
村民家门口井井有条、生机勃勃的微菜园。记者 唐秋艳 摄
现如今,武鸣区府城镇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当地村民在守好壮族乡愁、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
武鸣区府城镇喜庆村潭孟屯乡村振兴风貌改造成果。记者 农建昌 摄
瓜果香飘万里 村民喜笑颜开
“有奔头的产业”托起了乡村振兴梦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近年来,武鸣区府城镇永共村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打造果蔬大棚产业,通过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助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助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托起了永共村老百姓们的乡村振兴梦。
武鸣区府城镇永共村果蔬大棚。记者 农建昌 摄
曾经,永共村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因耕地面积少产能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缺技术缺人才、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等,曾被自治区定为“十二五”贫困村。现如今,永共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基地、成立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不仅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还走出了一条“有奔头的产业”致富之路。
永共村种植的哈密瓜将于国庆节期间上市。记者 唐秋艳 摄
记者走访发现,在永共村大棚果蔬产业示范园育苗大棚里,30余万株优良果苗成功在这里扎根“安家”,一株株优良果苗长势喜人,一个个白色大棚就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在其中一个大棚内,记者看到,一颗颗凤梨释迦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凤梨释迦果实的香甜气味。据介绍,凤梨释迦果苗是该示范园主要培育的果树苗,为了试验果树苗的挂果率,该示范园还种植了一批果树,经过精心养护,该批果树已经结出了第一批试种果实,预计到明年春节,南宁人就可以吃到南宁本土种植的凤梨释迦了。在大力发展凤梨释迦和泰国红宝石青柚等果树育苗的同时,永共村还种植了颇有名气的‘永共哈蜜’。在哈密瓜种植大棚内,一排排瓜藤整齐划一,一根瓜藤上结有一到两个哈密瓜。
永共村试种凤梨释迦挂满果实。记者 唐秋艳 摄
“以前我们找不准路子,大家这个瓜种一点,那个果种一点,没有形成产业。现在,在上级政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在村干部、群众、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永共村因地制宜,大力种植哈密瓜,形成了我们村的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已发展大棚600亩1500多个,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预计2021年底达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3万元。”永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黄炳相说到。
永共村的果树苗大棚。记者 唐秋艳 摄
将农业打造成“有奔头的产业”,以大棚种植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永共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方式,拓宽了农户的销售渠道,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党员带头树先锋 提高“造血”能力
让村民看到“农民是一份有希望的职业”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在永共村大棚种植产业示范园内,一块标注着“府城镇永共村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基地”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永共村第一书记及村书记带头号召农村党员亮身份、作承诺,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涌现出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
永共村民种植的哈密瓜喜获丰收。资料图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所以,我们想要吸引年轻人回村,把他们培育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让村民看到‘农民是一份有希望的职业’,乡村才能可持续发展。”永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庆龙介绍说。
“永共村以前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由于收入有限,村里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现在,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回来了。”黄庆龙介绍,现如今,永共村党支部通过“集中授课”“流动讲堂”等方式,由党员能人手把手传授整枝、施肥、防虫害等技术,实现“良法到人,良种到棚”,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务农的经济收益,培养了一批技术带头人。
永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庆龙接受记者采访。
该村村民梁干祖勇于引进新技术,带动149户农户开展大棚果蔬种植,现1500多个大棚的种植面积达600亩,年创收约1500万元。杨军兴依托永共村老杨屯的区位优势、特色资源,组织20余户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集瓜果采摘、农家美食为一体的特色休闲农旅产业,年接待游客近万人。
此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永共村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卫生村”、南宁市“百佳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府城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四星级党组织”。
相关阅读:
- (2021-09-15 12:22:22)
- (2021-09-14 11:30:44)
- (2021-09-11 11:51:26)
- (2021-09-10 12:00:18)
- (2021-09-08 12:34:16)
- (2021-09-07 21:38:12)
- (2021-09-07 12:37:03)
- (2021-09-06 11:31:49)
- (2021-09-01 16:12:30)
- (2021-08-31 23:29:40)
- (2021-08-31 20:11:11)
- (2021-08-31 11:30:47)
- (2021-08-31 11:30:12)
- (2021-08-30 14:44:26)
- (2021-08-30 14: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