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双桥镇杨李村村民自发收集革命事迹与物件,传承革命精神
红色故事记心间 纪念亭里常怀念“红色村庄”
武鸣双桥镇杨李村村民自发收集革命事迹与物件,传承革命精神
杨李村村民及爱心人士自发筹资筹物建起的思源亭
“正气室”里摆放着许多革命先辈的照片和物件(杨李村委供图)
木棉花又称英雄花。日前,记者走进武鸣区双桥镇杨李村,满眼都是火红的木棉花。说起村里的木棉花为何开得这么艳,村民们总是骄傲地说:“因为我们杨李是一个‘红色村庄’,所以木棉花在这里总是开得特别红火!”
原来,杨李村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它曾经是武鸣县革命委员会和双桥乡革命委员会的所在地,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不怕牺牲的杨李村村民,成为坚固的革命堡垒,在革命斗争史中写下光辉的一页。
据记载,1940年2月7日,日军第一次入侵武鸣,中共地下组织安排时任武鸣军民合作站总干事的中共党员陆明才,到杨李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战地青年训练班,学习毛泽东有关著作,传播革命思想。1944年11月25日,日军再次入侵武鸣,青年战训班的成员加入双桥抗日学生队,在中共武鸣县特支副书记苏隆泉的领导下,藏粮埋物、阻击日军。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中共果德中心县委书记的陆明才派李东明、洪田分别负责组建党组织和组织武装斗争工作,他们到杨李村建立交通联络站、组织革命同盟小组、开展武装斗争。武鸣县革命委员会和双桥乡革命委员会分别于1948年5月、1949年9月在杨李村成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杨李村多次遭受日军扫荡、国民党反动军警围捕,大量村民被当局关押拷打。杨李村的李屯当时仅有49户232人,却有55%的青壮年参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杨李村也成为武鸣早期组织游击武装队伍、政权建设的根据地。
为把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传承下去,1999年,杨李村村民及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筹资筹物,投工投劳,修建了一座纪念亭——思源亭。2003年,村民再次自发捐资建造了第二座纪念亭——樟榕亭。樟榕亭里还建有亭序,详细记载了杨李村老一辈参加抗日战争、革命战争的事迹。目前,这两座纪念亭依然屹立在村里,村民们常在这里乘凉聊天,回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聊聊脱贫攻坚的想法和愿望。
村民杨锦伯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浓厚情怀,也为了怀念姑姑——杨李村革命先辈杨纯翠,长期以来坚持收集杨李村的革命事迹和物品,将革命老物件陈列在家中的“正气室”里。说到这间“正气室”,不得不提起最初设立它的革命先辈杨纯翠老人。杨纯翠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武鸣为数不多的女交通员,在右江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为游击队送信送物,跑遍了该地区,曾任右江地区妇女联合会主任等职务。解放后,杨纯翠先后在武鸣、马山、田林等地任妇联主任,20世纪50年代末,调到原百色地区中级法院任审判员。退休后,杨纯翠老人又积极投身到故乡杨李村的文明建设中,除了对该村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她还出资修碑亭、修缮烈士墓、建校门,设“正气室”……
“正气室”入门就有一副类似对联的石刻,上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室内分门别类摆放着不少老照片、老一辈用过的物品,以及相关书籍及报纸报道的简报,还列有目录登记这些物品。杨锦伯说,他将一直守护和打理“正气室”,让更多人了解先辈故事,珍惜现在的生活。 (记者李璋 通讯员陆永东 )
(相关史料参考《红色武鸣》记载)
相关阅读:
- (2021-04-06 11:36:28)
- (2021-04-05 11:48:50)
- (2021-04-02 12:50:48)
- (2021-04-02 12:48:38)
- (2021-04-01 17:39:29)
- (2021-03-31 11:35:31)
- (2021-03-29 10:53:56)
- (2021-03-28 21:20:07)
- (2021-03-28 21:18:46)
- (2021-03-26 12:12:06)
- (2021-03-26 12:09:44)
- (2021-03-25 15:34:54)
- (2021-03-25 15:34:13)
- (2021-03-23 12:28:01)
- (2021-03-23 12: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