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五色糯米饭走向“大产业”将有地方标准
五色糯米饭走向“大产业”将有地方标准
两项广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5月1日实施,具体规范卫生、运输等方面
色泽鲜艳、清香软糯的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代表性符号之一,更是“壮族三月三”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3月23日,广西壮族五色糯米饭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在武鸣“五彩壮乡”五色糯米饭传承基地举行。据悉,五色糯米饭食品安全地方产品标准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为壮乡非遗美食产业良性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传统美食面临发展瓶颈
五色糯米饭习俗沿袭久远,清代《武缘县图经》载:“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广西地方志》记载,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叫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红华介绍壮族五色糯米饭的传承发展。记者 陈蕾 摄
2010年,由武鸣县申报的“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作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58岁的潘红华长期致力于传承发展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并通过打造非遗基地、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研发生产五彩系列产品、培养年轻传承人等方式为传统美食注入新意。
在潘红华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焕发出新活力,必须创新非遗传承方式,产业支撑必不可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五色糯米饭没有制定产品标准,无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加工制作也只能以家庭式、小作坊式为主,加上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天然着色原料难以保持,以及工艺流程长等因素,五色糯米饭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五色糯米饭有了地方标准
今年2月,在多方积极推动下,自治区卫健委正式发布《五色糯米饭》和《红蓝草》两项广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并将于5月1日起实施。其中,红蓝草为五色糯米饭中的红色染色剂。不仅如此,壮族五色糯米饭预制菜团体标准也有望于今年4月颁布。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三月三”的传统美食(资料图)。记者 刘增璇 摄
根据《五色糯米饭》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五色糯米饭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产品标准化将有效促进五色糯米饭产业高质量发展。潘红华介绍说,目前公司已经研发生产了五色米花、自热壮族五色糯米饭、五彩油茶、糯米甜酒等五彩系列产品,投资建设糯米饭生产厂房车间,并计划开拓线上线下市场,做大预制菜产业。同时通过建立一定规模的原料种植基地,为五彩糯米饭标准、产业化生产提供保障。
令人期待的是,随着广西壮族五色糯米饭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将与潘红华开展广泛合作,未来3年着重研究解决天然着色植物保存技术、天然着色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合成色素掺杂鉴别技术等制约五色糯米饭产业化道路的瓶颈和问题,推动壮族五色糯米饭产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创新才能焕发品牌生命力
壮乡人的“三月三”少不了五色糯米饭,它不仅是一道传承已久的非遗美食,更是一种念念不忘的故乡情怀。如何让五色糯米饭的传承发展之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在当天举行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上,与会行业专家围绕五色糯米饭的产业化、品牌化、创新化进行了深入交流。
五色糯米饭受孩子们喜爱(资料图)。记者 赖有光 摄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陈赶林认为,五色糯米饭作为广西体量最大的传统食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壮乡美食之一,通过科技赋能,可以不断延长五色糯米饭产业链条,打好“升级牌”,成为继柳州螺蛳粉之后的又一个广西民族特色品牌。
自治区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乔毅华建议研发方便快捷、种类多样的五色糯米饭产品,让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尝到来自广西的地道非遗美食。“非遗是文化和旅游最好的融合剂。”乔毅华表示,非遗本身就来自生产和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因此“非遗+旅游”大有可为,能够让更多游客深入了解广西非遗文化的同时,有效提升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记者 陈蕾)
相关阅读:
- (2023-03-26 10:51:07)
- (2021-05-07 11:31:31)
- (2019-07-01 10:21:32)
- (2019-06-27 10:17:01)
- (2019-06-27 10:15:23)
- (2019-06-21 11:03:58)
- (2019-06-17 12:03:01)
- (2019-01-31 11:25:12)
- (2017-12-11 10:35:30)
- (2017-12-07 11:29:18)
- (2017-12-05 10:39:10)
- (2017-11-08 13:24:24)
- (2017-09-10 10:39:33)
- (2017-08-18 12:30:52)
- (2016-07-26 16: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