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据悉,报告中指出在政府对楼市的持续调控下,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将会出现近20%的下滑,并预计明年3、4月份将是楼市拐点出现时期。然而,这一观点在引起市场热议的同时,却也饱受争议。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以及行业分析师均表示,上述由人大经研所等机构发布的报告缺乏说服力。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对其发布的研究报告是“有信心的”。
调控加码是预测前提
刘元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面提及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以下简称“人大报告”)是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经模型测算得出。虽然,2011年20%的房价跌幅并未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是他仍对其充满信心。
根据刘元春的介绍,人大报告对房价的测算模型,是在未来政府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开发商融资渠道进一步变窄的前提假设下设计并得出上述结论的。至于为何会有此假设,刘元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构成上述假设的重要原因。而近期政策的实施情况(比如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台的相关政策等),则表明调控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另外,针对目前诸多上市房企绕道信托的情况,刘元春则透露这一融资渠道未来或被“叫停”——“实际上上层已经在议论这件事了”,而其他融资方式,诸如地产开发商进行票据融资等也将会逐步受到政策限制。
土地财政不变房价还会涨
不过,对于未来楼市调控政策走向,华创证券地产分析师杨现领则另有见解:首先,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运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环节,部分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的收入结构,使得这些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冲动推高地价和房价。因此,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模式未有实质性改变之前,或者说,在地方政府“经营城市”以提高土地收入的理念没有根本扭转之前,房地产价格始终有上涨的冲动。再次,目前低利率与高通胀同时存在。虽然政府正在致力于降低高通胀,而货币政策也随之收紧。但是,杨现领认为国外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利率条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一定程度上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选择具有部分合理性,在各种约束条件未有改变的条件下,任何调控都只能是阶段性的。
长江证券地产分析师苏雪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表示,对房价下跌幅度的预期与估计并无实际意义,存在于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变量仍旧是楼市调控政策。据他介绍,目前投资投机性需求仍旧存在,调控暂时压制住了这一部分需求,但一旦政策放宽,房价存在上行压力。因此,在他看来未来调控政策或许会越来越紧,而在持续的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双方均有可能发生变化。
网调:近五成调查者不信预测
关于房价下降曾经有不少的预言,每年都会听到房价要降的声音,可大多数都不太靠谱。今年初就有一些专家预言今年房价会下跌,结果到了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8.6%,并且涨势还在延续。“专家一预告,人类就发笑”几乎已经成了惯例,那么,对此次人民大学的预测能当真吗?
对此,调查“房价明年要下降20%这是个真实的谎言吗?”,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的参与调查者认为此条房价预测信息的可信度为零。他们普遍认为,今天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深刻的体制问题,不是简单出台一两个政策就能够调整下去的。这表明不少人对宏观调控不抱希望,对楼市前景非常悲观,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万科:房价不可能降20%
万科副总裁肖莉24日表示,受政策调控和供求关系的影响,未来一年房价有下调压力,但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不可能出现20%的降幅。肖莉称,从供求关系看,明年楼市供应较为充足,投资性需求将受到抑制,同时成交速度放缓。但因2010年供应不足,且未来楼市需求可能反弹,明年楼市缺乏大跌的基础。
“受政策调控和供求关系的影响,房价存在一定的下调压力,但考虑到流动性和通胀因素,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肖莉说。她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关于明年房价可能下跌20%的报告,但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个别开发商、个别楼盘可能为促进销售而降价,但总体房价不可能降那么多。”
据她预计,2011年成交量环比将趋于平淡,但同比可能小幅上升。同时,受四线城市商品房化以及保障房建设的影响,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将保持上升,但一线城市新开工面积下半年可能下降。对于土地市场,她表示,当前的市场景气、融资政策及预收款监管均不支持土地牛市。而土地的价格、成交量最终结果需取决于土地出让方的态度,但地价下跌和流拍现象“难以全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