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歌圩成为经济发展强力助推器
www.wmxx.cn 2010-04-07 12:53:32 来源:
武鸣县新闻信息中心 我要发布资讯
武鸣是最大的木薯产业基地,有木薯企业近30家,竞争激烈,但是木薯企业老板对于销路是不愁的———每年木薯丰收时节,有数以万计的客商都蜂拥而来武鸣这里订货。用他们的话说———那就是武鸣为促进县域经济而打造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日益打响了武鸣木薯的品牌。借着这东风,木薯淀粉的销路比以前大为拓宽。
武鸣县从1985年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在县城举办壮族“三月三”歌节,来自各乡镇的群众纷纷到县城赶歌圩。灵水湖畔、西江河岸、明秀园内、大街小巷,到处人山人海,歌声荡漾,热闹非凡。为弘扬壮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打造“三月三”文化品牌,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武鸣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壮文化进一步深入挖掘,决定将“歌节”恢复为“歌圩”,从2003年起,每年兴办武鸣”三月三”歌圩。每年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在推出山歌擂台赛、千人竹竿阵等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的同时,将招商推介会、房地产展销会、木薯淀粉酒精产品暨新技术交易洽谈会等等经贸活动融入歌圩整体活动中,使歌圩呈现出“表演活动万人空巷,经贸活动盛况空前”的火爆场面。歌圩的盛况,一年比一年丰富多采,一年比一年隆重热烈,一年比一年更具影响。每年到武鸣赶歌圩、唱山歌和进行投资贸易洽谈的嘉宾、群众都超10万人次。“三月三”歌圩具备了越来越高的文化品牌价值:2007年11月入选第一批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入选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带动县内商贸、宾馆、交通、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有效载体。在2008年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0.06亿元;在2009年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中,共签约引进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5.35亿元。而这两年,每年歌圩商品展销交易会都有150个以上的商家参加,商品销售总额近千万元;汽车、农机展销会有众多区内外汽车销售企业参加,交易总金额超百万元;美食节活动总消费美食金额超300多万元;房地产交易会总成交金额为上千万元;县城服务行业营业总额超千万元,真正达到了“歌圩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歌圩也直接拉动了武鸣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三月三”歌圩期间的伊岭岩、花花大世界、灵水等地游人如织、人气极旺。
而以举办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为契机,武鸣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抢抓机遇,精心组织招商小分队到发达地区招商,使得不沿边、不沿海的武鸣每年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如2008年共签订项目合同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协议引资23亿元,同比增长24%;实际到位内资12.2亿元,同比增长30%。至于全年新签项目合同3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合同引资32.54亿元,增长41.5%;实际到位内资17.18亿元,增长39.7%;新批合同外资1958万美元,增长30.3%,实际利用外资770万美元,增长28.3%。
武鸣县每年举办的“三月三”歌圩,不仅能够让各地客商领略武鸣的歌圩文化,享受武鸣迷人的民族风情,又能够进一步了解武鸣,增进友谊,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责任编辑:南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