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是壮乡的传统歌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三月三也是壮族青年的情人节。
关于三月三歌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美丽的传说与壮族歌仙“刘三姐”有关。相传,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歇。”这是壮族地区流传盛广的一句话。没有伴奏,没有写好的歌词,青年男女们有感而发,由心而唱,歌唱他们的家乡,歌唱他们的生活,歌唱他们的爱情和忠贞誓言。
在壮族,青年男女成婚无“媒妁之言”可说,都是通过对歌。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抛绣球就是其中的定情信物。
绣球是壮族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通常是由十二片花瓣连结成的一个圆形球,每一片花瓣都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盛开的花卉。当然,绣球并不一定都是圆的,有些地方也有方形、多角形的绣球。绣球内一般都装入豆粟或棉籽之类的填补物,以保持一定的重量。绣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纯洁的友谊与爱情。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此外还有碰彩蛋,也有定情之意,壮族男女婚姻可以说是“自由恋爱”而成。
虽然现在的三月三已经把单纯的青年男女对情歌演绎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但每年的三月三还是壮族青年男女的隆重日子,对情歌定终身还是他们的主流。
壮民族也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三月三这一天他们会敞开家门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当然还有那原汁原味的天簌之音——壮语山歌来待客。
对于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人们来说,三月三是什么?汉族人也许会回答,三月三是节日,是我们八桂大地最独特的节日。而壮族百姓则会响亮地回答,三月三就是唱山歌,一年的好心情都会在三月三这一天唱出来。
三月三,壮乡的三月三也是八桂大地的三月三,是我们祈求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其实不管是哪个民族哪种风俗习惯,人们祈求生活美好、祥和、幸福的心情是相同的。
绣球
五色糯米饭
又叫花米饭或青精米饭,壮语叫“源馒”或“源镶来”,是壮族人民喜爱的食品之一、它是用糯米泡在枫叶汁、紫蓝草汁(壮语叫“棵斩”)、红草汁(壮语叫“棵些”)、黄花汁(壮语叫“花迈”)里分别染成黑色、紫色、红色、黄色,加上本色(即白色)蒸制而成。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全。蒸熟后的糯米饭,几种颜色混在一起,斑驳陆离,非常好看。其香乃天然清香,香气袭人,极为可爱。其味鲜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甚是好吃。五色糯米饭在气温不太高的情况下,可放多日而色香味不变。有的人家一蒸就是一二十斤,一时吃不完,把它晾干存放起来,到吃用时,回锅炒或炯,加上一些作料,味道更鲜美。五色糯米饭象征着吉祥如意。
一首关于壮族三月三的歌曲《壮家情歌》
男:小妹妹,听我说几句真心话
多希望每天能陪你去采茶
如果说没相遇歌圩三月三
我的情,我的意,怎向你表达
女:情哥哥,其实我对你很在意
你的爱唱进了我的心坎里
等到我真的把绣球当情礼
我的心,我的爱,全部交给你
合:哎!有缘千里来相会
心儿醉爱人你最美
动情唱出刘三姐的歌
情和爱会翩翩齐飞
女:情哥哥,我锦包藏着一句话
你胸怀要比那青山还高大
如果我们将来组成一个家
我愿意和你一起撑竹排走天涯
男:好妹妹,谢谢你感动的回答
你绣花能叫那蝴蝶来恋它
我对你的爱意情真比海深
让我们共度过这美好的年华
合:哎!我们欢悦的时光
是幽藏在农家牧场
你用爱煮甜美的晚餐
我用情做浓浓的汤
女:哎!山水甲天下,壮家情歌唱!
合:哎!我们欢悦的时光
是幽藏在农家牧场
你用爱煮甜美的晚餐
我用情做浓浓的汤
合:哎!有缘千里来相会
心儿醉爱人你最美
动情唱出刘三姐的歌
情和爱会翩翩齐飞
飞越千里万里河山